闪耀的康巴 藏地阳光新闻网-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闪耀的康巴

闪耀的康巴

发布时间:2017-05-03

  

  在世界第三极的攀沿天梯上,康巴是最闪耀的一级。第一个锻造辉煌康巴的先祖,在凛冽的霜雪下,将野牦牛的毛皮作为族人栖居的摇篮。漫长的忍冬的岁月,极地穿行的呐喊,成就了康巴儿女强健的体魄和广博的性格。

  康巴人,顽强而顶礼神性光芒,勇猛而沐浴爱的长河。他们既有“不进帐篷不低头”的粗犷豪迈,又有“润物细无声”的细腻温柔。既有“糌粑面块青稞酒”的质朴生活,又极具“天籁凡尘金镶玉”的艺术才情。他们简单却精于创造,他们野性却富于想像,他们在康巴大地上,用最懂得感恩于自然的情怀,在愉悦生活的同时,又无限贴近自然。他们是自然的一部分,从没有脱离的愿望和想法。康巴人的艺术想像力和创造力直接来源于自然,石刻、绘画、建筑、歌舞、服饰、文学及至日常生活的言行举措无不与自然之怀与神性之思息息相关。
【石刻】
  恢弘千年的格萨尔彩绘是藏族美术史上一个创举。进走甘孜大地,浓厚的格萨尔文化一如漫天甘霖遍洒在这片雪山草地上。两个多世纪前,格萨尔彩绘石刻就在色达县所在地区孕育产生。一代又一代石刻艺人在英雄神圣的传奇故事中,在史诗包罗万象的圣殿里,不断将石刻艺术推上新的高度。在这个衍生过程中,他们用刻刀在板石上写下信仰,写下对英雄的热爱,写下终生矢志不渝的精神追求。在那一块块板石上,在那一条条刻痕下,他们让英雄的故事历久弥新,让神圣的精神乐园花香四溢。在辽原大野,在高山峡谷,在极寒极贫之地,用锲而不舍的艺术风骨和英雄崇拜将格萨尔彩绘石刻延续至今。
  格萨尔彩绘艺术沿袭着中国整体石刻艺术的加工手法,却又有异于大范围立体规模的石刻艺术。在选材上,格萨尔彩绘艺术选材主要以英雄史诗《格萨尔》为核心内容和表现对象;在加工技艺上,放弃了立体框架,融精湛的刻石技艺和传统绘画为一体,多以红、黄、蓝、白、黑、绿等六色着彩,给人以强烈的平面视觉冲击;在审美上,以自然、和平、自由、信仰、英雄崇拜主义为主。色彩鲜艳,丰富多彩,即可单独成画,单独保存,组合在一起,又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雕刻与彩绘协调统一,以画补空,以色填空,弥补了石刻本身在画面效果上的不足。是集合藏族美学艺术内在、符合中国石刻审美要求的一种藏族美学艺术形式;在表现形式上,以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忠实于《格萨尔》文本的精神和内容,不断重现岭·格萨尔王及其岭国众将士铲奸除恶、坚持正义、为民造福、英勇奋战的活生生的战斗场面,一次又一次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
【服饰】
  对于康巴人的英雄崇拜精神,更直接表现一服饰文化中。在远古的康巴,战斗频发,为了褒奖保护于民众的英雄,表达民众的爱戴之情。他们用一张豹皮塔在英雄肩上。其中,最好的豹皮有明显的花纹(圆形,未闭)。随着时间的变化,逐步演进成为康巴服饰的一种特色文化:用豹皮和獐子皮镶肩,并逐步延伸到镶饰领口、袖口、裙口等。
  同时,因为康巴藏区雪峰林立,气候寒冷。以号称地球第三极地闻名遐迩。康巴人民世世代代就在这世界屋脊上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牧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也形成了具有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独有的地方风格特色。总体呈现出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飒爽的特点和大襟、宽腰、长袖、超长、无扣的特征。而色彩是康巴藏族服饰点缀美的灵魂,他们在色彩运用上十分着重色块与整体的相衬与和谐,其运用最多的红、黄、蓝、绿、白、黑,往往包含了宗教的象征意蕴,又归纳了雪域大自然所呈现的直观表征:他们认为蓝、白、绿、红、黄五彩是菩萨的服装,蓝色代表蓝天,白色表示白云,绿色表示河流,红色表示空间护法神,黄色表示大地。这是康巴人贴近自然的感恩之情和神性世界的精神延续的又一直接表达。
  康北农牧区女盛装,以羔皮藏袍挂金丝缎或毛呢藏片等为面料,下摆、襟、袖等处镶宽大的兽皮。彩绸衬衣、锦缎袄褂。
  康南农区女盛装,以五颜六色的花氆氆制成的百折连衣裙,左右胸襟处镶以红、黄绿、藏青、金丝绒三角形,双袖肘处镶红布,袖边镶绿布,背部镶绣有吉祥图案“公热”,裙边镶红色羊毛条,色彩艳丽、装饰性极强。
  木雅地区服饰,妇女以顶戴袋状帽,将帽沿一侧内叠扣于头上,上沿额伸出头额前,宽至两鬓,长约30公分的袋状帽箭垂于脑后,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编发辫缠盘于帽上。男着原生白皮板羊皮袍,头戴整条狐狸帽为特点。
  嘉绒地区服饰,则以女头顶披绣花头帕,是以长方形黑金丝绒底绣花头帕对折,戴于头上,额前伸出约数公分,脑后下披至后颈,宽至两鬓,然后用大红头绳或五彩头绳辫发盘于帕上,辫子套各式辫饰。外披披风,内穿锦缎上衣,下着五彩白褶裙,腰系丝织或绸质彩色花腰带,男戴金丝帽,足穿彩靴为凤彩。嘉绒地区服饰还受羌族习俗的影响,生活俗装普遍穿长衫,以蓝黑色为主,下身系围腰,腰扎宽大彩带,冬天穿羊皮褂或羊毛织成的无领服等。
  康巴牧区服饰,男女老少秋冬季均以厚重的原生皮板老羊皮、羔羊皮为袍,上饰粗犷的五色布、呢料条纹或“雍宗”、日月等图案纹装饰,夏装则常以轻、薄的各色面料或自织牛羊毛呢制成的单或夹的长袍。上镶彩虹氆氆尼花边,康北一些农区还时兴针织栽羊毛的袍、裤、衣等。男戴宽沿白毡帽,女梳百辫,戴羊皮帽,耳、项、胸、腰、背、腕、手佩各种用金、银、珠玉、宝石制作镶嵌的饰品。礼仪节日盛装选料更为华贵、精美。
【唐卡】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
  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
  康巴人制作唐卡,一直坚持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把自己最精美的创意和最传统的技艺融为一体,他们画佛、画菩萨、画历史、画生活、甚至还画藏医藏药和人体解剖科学画。在康巴人的骨子里,坚信万物有灵,相信生命轮回。所以一直坚持用心和爱去绘制唐卡,他们认为,在唐卡绘制过程中,以爱为先,技艺次之。最终达到画生画死都能淡然处之,
【歌舞】
  康巴人在长期现与艰苦自然的搏斗与融合中,一直延续着“苦才是生命”的乐观心态。他们把这一心态注入歌,注入舞,用愉悦的心态去享受所有的苦难,并从苦难中获得财富和美。也从而创造出令以叹为观止的康巴歌舞艺术。
  欢快,是康巴歌舞艺术的一大特质,也是直接表明了康巴人于生活的态度。诸如:真达锅庄、白玉锅庄、巴塘弦子、甘孜踢踏等。康巴歌舞以欢快的形式取材于自然,又回归于自然,浓浓的感恩之情和神性智慧,将康巴歌舞艺术不断蒸馏升华,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精神食粮,也为更多人提供着饱满的创造力和爱的力量。当然,康巴歌舞的源头始于自然,其目的地同样回归于自然,这才是康巴歌舞最迷人最具宏观视野的特性。
【建筑】
  建筑艺术则是康巴人亲近自然与神性思维的另一层表达。丹巴藏寨、道孚民居、白玉藏寨、色达色尔坝藏寨……既传承同一血脉,以石头、泥土、木材加建筑原材料,以黑、白、黄等色彩表达对神性世界尊崇和对原始自然的感恩之情。同时,又结合不同地区不同自然环境建造出适于居住的藏寨。这其中,色尔色尔拟人化藏寨具有较为典型的象征意义。色达民众为铭记英雄色尔哇·尼崩达雅,以石木为料,以想像为源,造就了上大下小呈倒品字形的居所,比拟心中的英雄;藏寨一般为三层,外形呈长方形,三楼四壁皆以柳条编制,形似英雄齐肩的长发。其整体造型上宽下窄,形似穿上铠甲上宽下窄的战将,远远看去,一个长发披肩、手执长矛的英雄形象呼之欲出。
  在康巴,一幢幢如春笋般的藏寨,在朝辉晚霞中,从丹巴到道孚到炉霍、色达、甘孜、新龙、白玉,一路走来,站成了独特的风景,这即是康巴人民建筑艺术的最高成就,更是自然之爱与神界精神的广博延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