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长“活”史诗《格萨尔王传》传唱千年的民族艺术瑰宝 藏地阳光新闻网-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世界最长“活”史诗《格萨尔王传》传唱千年的民族艺术瑰宝

世界最长“活”史诗《格萨尔王传》传唱千年的民族艺术瑰宝

发布时间:2022-06-15 来源: 新华网 作者:向思敏 孙冰洁 责编:顿珠曲珍

泱泱数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意蕴丰赡的史诗。其中一部诞生于西藏雪域高原的史诗,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与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并称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被誉为“东方的荷马史诗”,是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篇幅最长、内容最浩瀚的“活”史诗——它就是“格萨尔”史诗。


  什么样的故事能传唱千年?

  传说中,许久许久以前,妖魔纵横,天灾人祸遍及雪域,黎民百姓惨遭祸殃。天界神佛为了拯救苦难中的黎民百姓,派神子觉如到雪域之邦。

  觉如降临人间,自幼在困苦中长大,童年历经磨难,以天赐神力和众神帮助,不断降妖伏魔,为民除害。

  少年时期,在部落以王位和美女珠牡为赌注的赛马大会上,他战胜了阴险狠毒的叔叔和岭国众将领,一举夺魁,登上了岭国国王的宝座,成为格萨尔王,开始了他惩恶扬善、造福百姓、征战四方的历程。觉如打败了入侵岭国的北方妖魔,战胜了霍尔部落的白帐王、姜国的萨丹王、门国的辛赤王等,先后降伏了几十个“宗”(古代藏族地区的部落、城堡和小邦国),统一了青藏高原。

  黑暗不永,光明终至,以正义战胜邪恶,是深受苦难的人民的期盼。

  历经艰辛,百折不挠,用奋斗搏来幸福,契合努力生活的人们的心声。

  当格萨尔王完成了在人间降伏妖魔、扶助弱小、惩冶强暴、安定三界的使命后,与母亲和妻子一同重返天界。

  《格萨尔王传》这部英雄史诗,热情讴歌了主人公一生不畏强暴、不怕艰难险阻,以惊人的毅力和神力降妖伏魔、除暴安良、维护公理、消除苦难、造福百姓的英雄业绩;他为人间祛不平、为社会弘正义的主题思想积极、健康、鲜明,就像一根红线,贯穿整部史诗。

  正因为《格萨尔王传》反映了民间疾苦,表达了人民心声,给人以希望和力量,在以藏族为代表的各族同胞中引起强烈共鸣。这也是这部古老的史诗世代相传,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什么样的作品能称为瑰宝?

  雪山巍峨高耸,草原一望无际,湖泊晶莹纯净,寺庙宏伟壮观,经幡随风而动……这片圣洁辽阔的土地,拥有高天净土的独特之美,孕育了举世无双的英雄传说。

  史诗诞生于古代藏族部落社会时期,主要由藏、蒙民族共同创作。在藏族,被称为《格萨尔》,蒙古族则称为《格斯尔》,统称《格萨(斯)尔》。

  人们把一切崇高的品格、美好的理想都集中到这个典型之上。

  《格萨尔王传》不是用笔写出来的,而是许许多多民间说唱艺人用嘴唱出来的。他们行走在高原山川河谷,高歌吟唱,一代代说唱大师和艺人,将故事传颂千年,远播万里。这部史诗在流传过程中还在不断充实和创新。

  格萨尔的传奇史诗很“长”。

  按照学界此前基于《格萨尔王传》文本和艺人说唱故事的估算,它共有120多部,100多万诗行,翻译成汉字有2000多万字。与流传下来的古代史诗相比较,《格萨尔王传》篇幅是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的数倍、古希腊《荷马史诗》的数十倍,堪称世界史诗之最。如果加上不同艺人说唱、不同地区流传的各种异文本,史诗篇幅更加浩繁,内容更加丰富。

  格萨尔的传奇史诗很“博”。

  它卷帙浩繁,精深博大,规模恢弘,塑造了数以千计的人物形象,都刻画得个性鲜明,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它概括了藏族历史发展的重大阶段和进程,揭示了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用通俗而又诗性的语言描述了纷繁复杂的人物关系及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历史进程,用对生命和人生的哲思,折射出青藏高原千年沧桑变幻的历史记忆,从而成为藏族文学史上的不朽诗篇。《格萨尔王传》是反映古代藏族社会历史的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

  格萨尔的传奇史诗体现出“融”。

  这部史诗发源于孕育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母亲河黄河和长江源头,通过行走在西藏、内蒙古等地的传唱人诵歌吟唱,《格萨尔王传》的故事飞出雪域高原,传播到广袤大地。从西藏到内蒙古,从青海到云南,从甘肃到四川……都流传着它的故事,成为团结各民族的文化基因。在千年的沉淀中,涵养出深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至今,这一史诗仍在不断传承与演绎。它既体现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又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纽带,是各民族相互交流的直观见证,也是中华文明的多样性与整体性的生动体现。


  什么样的传承能历久弥新?

  从口口相传的民间艺术,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王传》史诗的传承与弘扬得益于国家强有力的保护政策。

  早在上世纪,整理格萨尔史诗的工作就已开展,大规模寻找民间艺人、抢救性搜集说唱版本。

  1980年,国家民委和中国社科院在四川峨眉山联合召开第一次《格萨尔》工作会议。

  自1983年起,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连续三次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1984年国家民委、文化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新疆等省、自治区的文化部门共建史诗的搜集、整理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我国“格萨尔学”学科体系。

  1989年11月在四川成都召开第一届格萨尔国际学术讨论会。

  1995年6月在奥地利举行的第七届国际藏学会议上,《格萨尔王传》首次作为专题项目在会上讨论。

  2000年12月,《格萨尔》精选本前四卷共5册编辑出版。

  200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史诗《格萨尔王传》千年纪念活动”列入了2002-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参与项目。同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讨论,决定2002年为“国际《格萨尔》年”。

  2006年,经国务院批准,“格萨尔”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9年,“格萨尔”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作为一部融汇了中国藏族、蒙古族、土族等多个少数民族文化、社会、经济、道德、习俗等知识体系的“百科全书”式史诗,在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古老的《格萨尔王传》保护与传承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如今,随着国家的保护和传播方式的更新、迭代,《格萨尔王传》这一中国自己的英雄史诗将以更多元、更新颖的方式被传颂和弘扬,以新的面貌走向世界,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魅力。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