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藏娘卷》序 藏地阳光新闻网-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藏娘卷》序

《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藏娘卷》序

发布时间:2023-01-05 来源: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海湖网 作者:索南多杰 责编:顿珠曲珍

地处长江源头通天河畔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藏娘地区唐卡绘制技艺传承有序,脉络清晰,源远流长,影响广泛。1030年,印度佛学大师班钦·弥底迦纳在通天河畔修建了著名的藏娘佛塔,并开创了传承千年的藏娘唐卡画派。2001年,藏娘佛塔及桑周寺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物、独具特色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2月,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申报国家级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获批准,青海成为全国首个有三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的省份。2017年7月,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以下简称民协)命名玉树州玉树市为“中国藏娘唐卡文化之乡”并设立了“中国藏娘唐卡研究基地”。这是对千百年来藏娘人世代传承的唐卡文化的高度褒奖,也是青海省民协大义担当、不辱使命的调研成果。

 “唐卡”系藏语音译,意为按藏传佛教传统的量度经标准厘定或规范的佛画。唐卡在藏传佛教艺术中一枝独秀。按照藏传佛教传统,信仰者认为绘制唐卡的标准或规范具有不容亵渎的权威性。一般情况下,藏传佛教“三所依”中将唐卡归为对佛像的“身之所依”,但唐卡所反映的题材又不仅仅局限于佛像,因为唐卡可以绘制佛经、历算、嵌字诗等“语之所依”和佛塔、坛城等“意之所依”。藏传佛教“三所依”互为依存,彼此融合,密不可分。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艺术品收藏的兴起,唐卡从寺庙殿堂和民间佛龛的鼎盛香火中流入艺术市场,大放异彩。

绝大部分藏族的唐卡画师不会在作品上留下任何个人信息,对他们而言,绘制佛像是“在别人的毡上修自己的功德”,无须体现个人的荣誉和价值。因此,在藏族人民生活的地区,青史留名的唐卡画师屈指可数。现有的资料显示,自班钦·弥底迦纳以来,诞生在藏娘地区的著名唐卡画师如拉丹、热恩、玛燕·曲珠等不下十人,其中大部分为桑周寺的僧人。藏娘唐卡艺术的创作与传承以寺院僧侣为主、俗家弟子为辅,师徒、父子传承有序,尊师重教蔚然成风。

藏娘地区的每个自然村都有民间工艺制作传统,比如陶器工艺、雕塑工艺、绘画工艺、金银加工技艺、擀毡技艺、建筑技艺及服饰加工技艺等。这说明在传统封闭的社会经济形态中,高原河谷孕育的传统村落因地制宜、资源互补、以物易物、自给自足,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区域文化。地方政府原本以为对唐卡艺术的抢救保护和发掘发展能带动其他民间艺术门类的发展,但经过十年的实践证明,陶瓷和擀毡等当时濒临失传的技艺不可逆转地趋向消亡,传统建筑技艺在“4·14”玉树地震灾后重建中也未能发挥太大的作用。但令人欣慰的是,随着藏族文化(玉树)生态保护实验区各项工作的深入推进,唐卡、雕塑、油漆彩绘、传统棋艺等艺术门类得到了保护、传承和发展,藏娘唐卡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从无到有,逐批递增。

在中国民协第六、七、八届主席冯骥才先生的领导下,中国民协唐卡抢救工程成效显著。2008年6月,唐卡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23日,藏族矿植物颜料制作技艺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青海省作为唐卡艺术的原乡与主产地之一,是抢救工程启动最早、受益最大、成果最多的省份。

近年来,青海省民协积极响应中国民协号召,发挥先觉、先行、先倡的作用,实施优秀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守护传统文化根脉。《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藏娘卷》是青海省民协又一项重大抢救成果。全书共八章,《藏娘唐卡的历史文化背景》一章详细记录了藏娘地区的地理与人文、宗教与民间信仰等,充分展现了课题组“接地气”和科学严谨相结合的工作态度;《藏娘唐卡的传承与艺术特色》一章中,编者把藏娘唐卡艺术的起源追溯至史前时期的岩画,并从苯教艺术、吐蕃时期唐卡流派的形成等方面,对藏娘唐卡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予以记录,此章中的《藏娘唐卡的艺术特色》一节并未侧重于以当下主流艺术观点对唐卡这一历史文化现象作评判,而是从风格、题材、传承和量度经四个层面列举了藏娘唐卡与其他地区唐卡画派之间的异同;《藏娘唐卡的分类》和《藏娘唐卡的绘制量度经、工具和程序》等章节,更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作尽量客观的表述,力图言简意赅,条理清晰;《藏娘唐卡的功德观》一章从绘制、画师和施主三个方面深入浅出地进行解说,对禁忌内涵的解析信为得力之作。唐卡印版与制作坛城的模具堪称藏娘唐卡技艺多样性的典型代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们确是一种跨越式发展的先进理念和手段。唐卡印版是阳刻,线条凸起;坛城模具是阴刻,线条凹陷。桑周寺一年三次的大型会供都要制作坛城,坛城模具使用频率较高,参与制作坛城的人数较多,因之,坛城模具的应用技艺比濒临失传的唐卡印版更有生命力。总之,本书力图呈现给读者一个资料性、艺术性和学术性兼具的藏娘唐卡档案文本。

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离不开挖掘、梳理、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青海的文化自信,建立在异彩纷呈、特色鲜明的多元民族文化上。用高原特色、多元风格书写青海故事,通过课题组的笔墨和镜头,我们看到藏娘唐卡艺术之花与时俱进,姹紫嫣红,好似一幅绚烂的画卷,十几家不同规模的唐卡培训机构像珊瑚、蜜蜡一样镶嵌在这幅多彩的画卷上,以其神圣和绚丽,滋润、丰富着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我们相信,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滚滚潮流中,乘着《中国唐卡文化档案·藏娘卷》出版及中国民协民间文化抢救工程深入推进的东风,绵延千年的藏娘唐卡艺术必将走出大山、走出国门,成为令世界瞩目的艺术奇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