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地阳光网讯:(本网记者 根秋多吉 李静 郎卡拉姆 顿珠曲珍) “我1984年就自己买私家车了,在甘孜州人社局开车,那时候路上没啥子车子,现在你也看到了,车子动力好得多,我还投资了农家乐,亲戚朋友都来帮忙……”今年60岁的牛多居住在雀儿山脚下,是德格柯洛洞乡人,自学汉语,主动学习开车技术,数十年来沿着g317开车、运送客人,日子一天天好起来,现在的他是远近闻名的致富带头人。
雀儿山脚下最早开车挣钱养活自己和全家人
雀儿山,这个名字在藏语中意为“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是四川最高的公路垭口,雀儿山山口海拔5050千米,有"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之称。
1951年初冬,面对稀薄的空气、极端的低温,还要应对突如其来的雪崩、滑坡等自然灾害,总计1.2万人的筑路大军投入雀儿山区的“攻坚战”,筑路英雄们展现出了超凡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这位年轻的战士,在筑路过程中不幸牺牲的张福林,他的纪念碑至今矗立在雀儿山隧道旁。
从小耳濡目染张福林和筑路英雄们的故事,“雪山铁人”陈德华,在海拔4889米的五道班坚守了20年,和同事们用双手和智慧,保证了川藏公路的畅通的故事,也一直伴随着牛多。牛多感受到了川藏线的珍贵,他立志要学习传承这种精神。
因小时候条件不太好,牛多没有读过太多书,但是拼搏奋进的信念深深地刻在他的脑海。他自学了汉语,能熟练交流、运用;他自学了开车技术,后来拿到证件;他是当地拥有私家车的第一人,他是被公职单位录用做驾驶员的先行者,最早开车挣钱养活自己和全家人,他无数次往返于g317线,腰包一天天鼓起来,车子也越换越好。
“从德格到成都跑得次数最多,每次必定要翻雀儿山。从德格到雀儿山要一天,到炉霍一天,再到泸定一天,到雅安一天,再到成都一天,五天才能到成都,如果遇到雨雪天气,翻雀儿山就要两三天。现在好方便嘛,早上6:00从德格出发,基本上下午6:00就到成都了,真是翻天覆地的变化。”牛多感慨地说,国家不断地修路、修复川藏路,道路肉眼可见的越来越平坦、越来越宽阔,到哪里都感觉方便多了。他和乡亲们的生活都因川藏路的变好而逐步变好。
开农家乐带动更多人致富
家里有六姊妹的牛多,是家中的老大,他靠勤劳地做驾驶员、跑车,很快就走上了致富路,但是有些亲戚朋友的条件还需要提升,牛多认为,一人致富不是富,大家都富裕起来才更有意义。
牛多利用开车的时间充分调研,多了解问题,多咨询政策,最终依托德格县、柯洛洞乡发展文旅的好政策,开了家农家乐,力所能及地请亲戚朋友来帮忙。
没有开农家乐的经验,牛多就去参观成都、雅安的好做法;没有管理的积累,牛多就自己出资到外地去学习,请资深的经营者来帮忙;菜品不够丰富,牛多就带领亲戚朋友去参加培训,如何摆盘,如何提升菜品质量,细无巨细,都认真学习……
牛多的辛苦付出有了回报,越来越多的游客到他投资的农家乐,游玩儿、住宿、开会、品尝藏餐、体验藏族歌舞……牛多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牛多也承认,现阶段还有不少需要改进的地方,亲戚朋友们的进取精神还需要提升,经营理念也需要与时俱进,需要抓住互联网的机遇做好服务推广……
在牛多的带动下,亲戚朋友在农家乐帮忙,收入也实现了翻番。
牛多说让他讲自己的经历,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但是可以概括:正是党的好政策,他有机会买车,成为司机,车子越来越好,逐渐挣了一些钱,现在才有机会回味丰富的经历,也有条件开农家乐带动更多人过上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