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仓地区的丧葬礼仪 藏地阳光新闻网-尊龙凯时官方网址

卓仓地区的丧葬礼仪

卓仓地区的丧葬礼仪

发布时间:2015-10-09

 

土葬礼议


  卓仓藏人有固定的墓地,一般选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向阳避风的地方,墓地面积大约有几亩地,每个家族共享一个墓地。墓穴口径约1.5平方米,墓穴深度约2.5米,在墓穴底部一侧挖一正方形的偏洞,用于放置棺椁。大家族的墓群排列呈上小下大的▲形式,最上位置的是家族共同祖先之坟,然后按辈份依次往下面位置排列。家族人口太多,在一个墓地容纳不了时,又选择新的墓地。大家族都有新旧两处墓地,祭祀祖先时大部分人到新墓地进行祭拜,派几位代表到旧墓地祭拜。也有的人家在迁坟时将旧墓地所有亡者的名字及部分遗骨迁移到新墓地,迁移墓地时要进行祭祀祖先的宗教活动,取得亡灵的原谅后方可选吉日迁往新墓地。非正常死亡的人,另选地埋葬,不能入家族的大墓地。
    卓仓地区的藏人死亡后一般采用土葬方式,其棺椁用不易腐朽的柏木或松木或杨木制成,棺椁呈方形,棺椁前侧上方有专门放置供品的窗口,棺椁顶端呈马鞍形,其上装饰有日月图样的棺顶,棺椁后侧是活动的门板,棺椁制作时将其顶部、底部、两侧、前侧均封固为不能活动,只有后侧门板是上下活动的。一般正常死亡的人的棺椁早已备好,其大小无严格规格,根据待葬人的体形大小而制成。
    亡者的棺椁放在家中的正屋中央,棺椁前面的供有各色祭品(糖、水果、食品、酥油灯、专茶等),亡者在家中一般停祭三天,每天有“昂宦”或十几位僧人念颂《度亡经》等佛经。来吊唁的人们先脱帽后给棺椁上敬献哈答,并虔诚地叩上三个头,凡是与亡者平辈或下辈的人均跪在灵堂前,以示对亡灵的送行。
  第三天下午,就要进行出殡仪式,由四名亡者的晚辈轮换抬着棺椁走向墓地,一般亡者的长子在棺椁前面用双手背着棺椁一直走到墓地,亡者之子先下到墓穴中将侧室打扫干净后将棺椁端正地扶放在墓穴之中,点燃用糌粑做的酥油灯,叩三个头后就爬到地面。这时亡者的儿子将第一锨土填到墓穴中,随后其它送葬的人们举土填进墓穴里,很快将填满了土呈蘑菇状土堆后,将检些白石磊在土堆周围,最后在坟墓前放置u字形的三块石板,在石板上点燃桑料,其它送葬人在新立的坟墓前叩头致以告别。亡者的丧葬过程中始终有“昂宦”念诵超度亡人灵魂等佛经。
  卓仓地区藏人家,亡者未断气之前,就先请“昂宦”或僧人为将来灵魂顺利地离开躯体而提前做活人《颇哇功》的佛事活动,以免人们到死亡时刻遭受现世的漫长的病疼之罪。藏传佛教认为,做《颇哇功》仪式的目的是人在活着的时候,不免染上污垢而难以自拔,有些人的恶行,来世报应,而有些人做了大善大恶则现世就能得到报应。通过做《颇哇功》仪式可以提醒活着的人们,人身难得,人身亦是宝中之宝,但是人生在世的时候,要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应该明了因与果之规律,尽量多做善事,避免来世和现世的恶果,争取早日获得善果。
    卓仓地区的藏人死亡者快要停止呼吸时候,请来懂得控制遣体姿态的人进行死亡前的准备工作,首先用净水(经柏树叶与藏药处理的水)将死亡者全身擦洗一番,待尸体还未疆冷以前下肢自然屈起收缩,对胴体和屈起的下肢进行缓慢地整合,接着颚抵双膝上面,双手抱合双膝或少许下方位。最后用白布或白毛毡将尸体缠绕定型为跏跌坐式。等到尸体完全冷却定型后,轻轻地从棺椁后门放进去,调整方位后在尸体四周填放棉布等干净的软材料,将尸体固定在端坐的姿态。
    卓仓地区的老人正常亡故后,一般请卓仓贡巴或多杰强贡巴僧众念颂实施密宗本尊的各种仪轨,如《大威德仪轨》、《普明佛仪轨》、《胜乐仪轨》等经典,通过献祭、诵咒、等佛事活动来祈求本尊佛,消除亡灵转生路上的一切干扰并指明转生之光明道路。一般家庭比较重视前七天,几乎天天要请“昂宦”颂经祈祷。因为前七天期间是亡者生死间隔期,认为这期间举行佛事活动有益于亡灵的超度。
有威望的富裕人家老人去逝后还要举办《大威德怖畏金刚超度大法》,其法会由高僧、活佛实施“灵魂超度”之密宗仪式,则死者的灵魂就会认清所要行走之道路,在不断地召唤亡灵,命亡灵在前谛听,而后依法读诵超度之经咒。在此期间,不容许死者亲属或挚友悲啼号叫,以免产生不良影响,故死者亲属或挚友必须虔诚而安静的进入观相之状态。
  一般在遗体之前,则于呼吸即将停止之际,由一位死者之上师喇嘛,或一位会为死者信赖的好友。趋近耳边,但不触及遗体,依法读诵救度大法之经。对那些不能认清实相者,大威德怖畏金刚救度大法中有引导之法,使他们顺利进入三善趣之道上投生……。
  过了49天后,每逢忌日还要请“昂宦”诵经超度,让亡灵放弃转生路上左右顾盼,贪恋生前的亲人与财富而不肯转生的行为。经济情况好的人家还要到贡本强巴林(塔尔寺)给高僧大德敬献“回向礼” ,给寺院的僧众赠送茶饭,给每位参加颂超度经的僧人发放一定数量的现金,称之为放布施。同时在大经堂里燃100只酥油灯或点燃1000只酥油灯,通过亡者家人向佛表示虔诚的供养后,亡灵就会在新生之路程中减少痛苦,早日达到新生的彼岸……。
  为什么卓仓地区还保持土葬礼仪?据资料记载,十世纪前,高原各地曾经都实施土葬之礼仪,从西藏琼结藏王墓群和青海都兰藏人首领之墓葬群可以得以证明,藏人从吐蕃五赞国王之前的赞普陵墓均建筑在雅隆河谷的一座山顶上,陵墓呈圆形。五赞国王之后各代国王的陵墓从山顶移居到平坦之地。从国王南日松赞开始,修建正方形陵墓。
  从赞普松赞干布开始,修建起宫殿式的豪华陵墓。《松赞干布嘉波墓志》写道:“松赞干布陵位于钦普沟壑口。外形呈四方,内分九格,五室为佛殿,中央立一仞长的珊瑚为长明灯,四角殿堂储宝。墓壁以方石砌成,其外筑厚土墙,墓门向西。墓外覆以褐土碎石,形成土丘。每边宽百余步,高六丈余。墓顶修有小庙。” 安多(青海)都兰曲库(热水)地区的陵墓,用柏木做成的棺材置于土丘内。墓葬地全部由许多土丘组成,很有气派。随葬的珍宝来自世界各地和被葬人生前十分喜爱的各种物品。
  藏文史书记载,实行土葬的地区,每年举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祭祀祖先的活动。吐蕃时期的祭陵扫墓形成制度,仪式十分隆重。“赞普谢世,正值十月十日,在这一天,即号令于陵寝前鸣螺号,以示次日祭陵,命守陵人等及早远避。是日,王室、伦布、百姓携祭品,供诸陵庙。祭品除食品外,且有无数珍宝、彩绸、衣物、牛羊马等。祭陵罢,所余什物弃为一堆。复鸣螺号晓谕守陵者复返享用供品,鸣号者径自返回,目不反顾……。”
  敦煌古藏文文献中有本教的有关土葬的仪轨记载,其葬礼仪轨内容繁杂而隆重,要化去很多时间和财物,佛教传入西藏后,土葬礼仪只在本教势力没有削弱之边境地带完整的保留至今,特别是在安多东部地区还保留着传统的土葬礼仪。而在卫藏等地区中心地带几乎看不到土葬。 不言而谕,藏人在历史上还是在现在(部分地区)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庶民百姓都倾巢而出,携带各式各样祭品,成群结队地到各自的墓葬地进行虔诚而隆重的祭祀祖先的活动。
  卓仓地区的藏人在丧葬礼仪中的各种活动,是千百年来其本教与佛教相互抑短扬长,相互吸收后对人生整个生命的基本看法。他们用独自的传统文化背景和自身价值来衡量人类死亡的观念。
土葬中的禁忌:
①选派精干的报丧之人,报丧人对人不能直言死亡者的详情,报丧人不能进报丧对象的正规家门,只能在门外或在外面的草料房之类的房间中休息或吃饭。
②在停灵阶段,守护灵柩的人戒言平常之语,尽量不说话,保持安静气氛,只念颂六字真言等佛经。禁忌在灵堂中暄闹噪杂。
③处理尸体时禁忌将家畜的皮张、毛骨、爪甲之类的物品远离尸体,并禁忌牛、马、羊、狗、猫、鸡等动物在尸体附近活动。
④吊唁者献祭的哈答禁忌展开扬搭,只能将哈答对折后放在祭献的专茶等祭品上。禁忌在灵柩前大声语言。
⑤将灵柩送往墓地的沿途,凡经过人家门口时,人们在自家门口点燃一堆火,以免亡灵来干扰家运与人畜等。
⑥凿掘墓穴的人要禁忌与送葬人正面相撞,另选归途回到举丧家中接受招待和领取劳务费。
⑦土葬后的哀悼期间的禁忌与其它藏地大致相同,对亡灵的祭奠分七祭到周祭都要做佛事活动。家人不能洗脸洗澡,也不能梳状打扮,不穿戴新衣新帽,取下头发、背部、腰部、足部、手部等一切装饰品,不能理发、不能喝酒、不能打猎伤生,不能大声说笑,也不能唱歌跳舞或举办婚庆之事等,以示对亡者的悼念。亲人和族人的晚辈们的男士们在藏式礼帽上缠绕一条细白布条,女士们在发辫上不显眼的缠上白布条或一股白羊毛,以示服孝。另外亡者的亲属的妇女们不能洗头装扮,不能更换新衣。
火葬礼仪
卓仓地区藏人对德高年老而有一定身分的老人亡故后进行火葬,其葬俗大致如下:
①当行将死亡者一旦停止了呼吸,请人用净水(柏叶和藏红花及其它藏约泡制)将尸体进行一轻轻地擦洗,然后将尸体的各关节进行整合成蹲坐式的体态。最后用白布围绕后抬到灵堂就座,灵堂前的供桌上陈列着各色祭品,并点燃酥油灯,煨桑焚香。
②请木匠赶制灵柩,灵柩制作的非常精制,犹如一座悬梁吊柱、曲槛围栏的宫殿模型。其大小恰好能蹲坐亡者一人的地方,灵柩的结合部忌用铁钉。经济条件富裕者,在灵柩前面用金银锡箔纸剪贴各种花卉图案和奇珍异宝。灵柩的顶端作成藏式日月叠加的装饰模型,显得庄严神秘。
③出殡前将尸体入殓到灵柩里,安放在灵堂中,灵柩前祭供养七支(净水碗)及其它供品,并点燃长明酥油供灯,在院子中间的煨桑台上祭起桑烟。同时请当采昂宦或僧人诵经超度亡灵的佛事活动。这时候,族人和亲戚朋友及左邻右居的人们陆续赶到亡者家中来吊唁。吊唁者白天到灵柩前敬献哈达,并虔诚地向灵柩磕头致以痛苦的哀悼。晚辈们到了晚上还要陪同家人守护灵柩。
④在停灵阶段,守护灵柩的人保持安静肃穆,不断地煨燃桑烟和往供灯中添加酥油,禁忌在前七天中灵堂中暄闹噪杂。宗塘四茹各村落的停灵时间都在三日左右,炎热的夏季或非正常死亡者,停灵时间约一天左右。
⑤出殡时间由昂宦或僧人专门占卜者选择吉日方可出殡,出殡队伍前面由昂宦或僧人一边高声颂经一边佛乐声在前引道,灵柩前系一条数米长的白布,亡者的儿子在布下用手和头顶扶着,灵柩缓缓移向火化场地,跟随在灵柩后面的送殡的人们颂念“唵 嘛 呢 叭 咪 吽”真言,欢送亡灵转生三善区域
⑥灵柩到了火化场所后将尸体端正稳固的放置在用木桩竖立固定的坐台上,四周叠放易燃物的木柴等燃料。这时昂宦或僧人念颂超度佛经,送葬人将灵柩拆散砸碎放在木柴架子上,点燃木柴堆,并抛洒酥油糌粑予以助燃,人们火化遣体时淋浇酥油或菜子油予以助燃。熊熊烈火腾空而起,颂经作法之声和送葬的人群念诵“唵 嘛 呢 叭 咪 吽”真言之声充满火化场所……。
⑦有一定身份的人过世火葬时,要请当地有名的活佛或高僧在火化场地上担任“火祭上师” ,火祭师和举行严肃的密宗仪轨,在平整的地面上用白粉散划坛城等密宗图案,火祭上师坐在旁边举行繁杂的佛事仪轨,不断地燃烧尸体的火堆中撒施芥子等祭物,这意味着将尸体奉献给神灵,成了供品,藏传佛教认为火葬亦是一种奉献行为。
  公元20世纪50年代初,在宗塘四茹之中的大富户格香?札西东主和大昂宦索哇?贡巴达杰去世后,举行过庄严的火葬仪式,仪式前请火祭师举行神秘的密宗仪轨。
⑧火化过后的第三天,亡者家的晚辈们到火化场把尸灰中的残骨拣出,置于木匣或烧陶中后严密封好,有的人家将遗骨埋入本家族的墓地,制作好蘑菇状的坟头。其制作方法与土葬方法相同。
  卓仓地区各村落中亦有风葬和水葬之俗。有的人家把烧残之骨灰用石块研砸成粉状,到附近山高风大之处随风扬撒,很快将将骨灰随风飘浮在空间变为无影无踪了,人们把此种方葬礼亦称之为风葬。有的家人把骨灰研磨细粉后到江河湖泊中撒播,这种葬礼亦称之为水葬。亦有的人家把骨灰放置陶器内封密好后安装在山崖洞穴之中永存。亦有的将骨灰供放在塔内接受人们的香火供养(一般的名僧、活佛圆寂后采用简单的塔葬形式)。每逢七、一周年、三周年都要举行祭奠活动。葬后的禁忌和对亡者的各种祭奠活动与各藏乡各地的葬俗大致相同。
  卓仓地区的婚礼和丧葬礼仪中存在大量的本教义规,其目的是为了保护本部族的骨系、遣传、家神的纯洁性和兴旺发达,通过严格的族群内婚姻制度来维持其族群的属性,它的手段是通过婚嫁或丧葬之重大事务的活动来强化族群意识,以达到族群内部的凝聚力。卓仓地区的藏人各种礼仪中存在着大量本教文化神人血缘一体观、神祗系统和文化社会性活动的内容融为一体。千百年来,它已演变成为卓仓藏人们日常的社会性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网站地图